建瓯:建瓯市位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南侧。面积4233.13平方公里,系福建省最大的县级市。建瓯市地处南平旅游生态经济区的"一线",距南平60公里,距武夷山机场110公里。横南(江西横峰至福建南平)铁路贯穿境内100公里,设五个车站,已开通货、客运输。205国道、两条省道贯通全境,是江浙入闽的咽喉要地和闽北主要交通枢纽。随着交通格局的改变,建瓯南与福州市的经济互补的空间距离缩短,成为福州城市经济三小时经济圈的辐射城镇;北与上海、浙江等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交流空间也大大拓展,成为福建沿海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陆地交通的连结点。
全市有10个镇、4个乡、4个街道,217个村、1121个自然村、2054个村民小组、27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1.7万,其中农业人口41.9万。民族以汉族为主,还有畲、苗等10个少数民族。
新译通建瓯翻译成功案例:
建瓯市万木林木业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天友果蔬贸易有限公司
福建省建瓯市钟山实业有限公司
福建省建瓯市正源塑料有限公司 福建省建瓯市金田木业有限公司
有关建瓯的一般知识:
历史沿革
建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3000 多年,是一座有着 1800
多年建县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西周时期为“七闽”地,秦时属闽中郡。东汉建安初年
( 公元 196 年 ) 设建安县,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五个县之一。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公元
260 年)设立建安郡。唐武德四年 ( 公元 621 年
) 设建州,“福建”之名即为福州、建州各取首字而来。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
1162
年)改建州为建宁府,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府。
1913 年撤府,并建安、瓯宁两县为建瓯县。
1992 年 10
月撤县设市。历代为郡、州、府、路、道治所和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出过
1154 名进士、 3 名状元、 10
名宰辅大臣,是福建历史上出进士最多的县。宋代理学家朱熹成长于建瓯,史称“三杨辅政”之一的政治家杨荣和历史学家袁枢、音韵学家吴域、外交家徐竞、文学家吴激、现代革命先驱杨峻德等一些名垂青史的人物诞生于此。李刚、陆游、辛弃疾以及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等曾驻足建瓯并留下赞誉。
环境资源
建瓯生态优越,资源丰富。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8.7 ℃,年均降水量 1662.9
毫米。全市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
81.5% ,是闽江上游的绿色屏障。水资源总量
44.6 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 57.9
万千瓦,实际可开发装机容量 30
万千瓦。地下已探明或开采的矿产有金、煤、磷、铁、水晶、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等
22
种。建瓯山川秀美,古迹繁多,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大小特异独秀的山峰众多
,
有聚武夷风光于一炉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归宗岩,有“辰山拱北斗”之称的闽北第二高山辰山,有被誉为中亚热带“森林博物馆”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万木林,有堪称“中华一绝”的妈祖木雕神像。建瓯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历史遗存。有福建历史上年代最久、规模最大被誉为“南有开元、北有光孝”的光孝禅寺,有闽国帝都标志性建筑“五凤楼”,有宋敕茶神张三公庙及北苑贡茶制造遗址,有全省现存规模最大、具有浓郁宋代建筑风格的建宁府孔庙。还有东岳庙、艮泉井、威武门、临江门、通济门、通仙门等名胜古迹。此外,民俗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竹文化、根艺文化繁荣活跃,其中挑幡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民间杂技项目名录。
建瓯旅游
建瓯,古称建州,是闽江上游武夷山下的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历史上一直是闽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瓯市在东汉建安初年(公元196年)始置县,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福建”二字即取之干福州、建州之字首。建瓯境内风景秀丽,归宗岩古人喻为“玉树琪花”,万木林古木参天,有全国最大沉水樟。亦有辰山、黄华山、光孝寺、文庙、鼓楼等名胜古迹,美不胜收。自古以来,建瓯即是一个商贾云集、物产丰富、人文文化积淀丰厚的地方。建瓯的木材、陶瓷、茶叶,早在宋代就蜚声京城和四海。“北苑”龙凤团茶是专供皇家的御茶,其精品比金子更贵重。建窑烧制的兔毫盏,是宋代最名贵的瓷器之一。元代,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途经建瓯时,盛赞这里地域富庶,商业发达。古建州风情之旅,仅采撷一枝一叶,以飧观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