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沧州:沧州地处河北省东南,东临渤海,北靠京津,与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隔海相望。现辖10县4市2区和2个管理区(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原中捷友谊农场]、沧州市南大港管理区[原南大港农场]),面积1.4万平方公里,人口677万,是河北省省辖市。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环渤海经济开放城市,1995年被国家化工部批准建设全国第三座化工城。
沧州交通便利。京沪、京九铁路贯穿南北,京广、京福、银歧等多条国道纵横全市。随着朔黄铁路、京沪、石黄高速公路和黄骅港的相继通车通航,使沧州成为冀中南、鲁西北以及晋、陕和内蒙古等西部地区连接国际市场的重要通道和出海口。
新译通沧州翻译成功案例:
沧州公司
沧州移动公司
沧州广告公司
沧州证券公司
沧州路桥工程公司 沧州钢管公司
沧州婚庆公司
沧州市政工程公司
沧州大化集团公司 中国移动沧州公司
沧州外贸公司
沧州模具公司
沧州管件公司
沧州管道公司
河北网通沧州公司沧州外贸公司
沧州市政公司
沧州供水公司
沧州烟草公司
沧州电力公司 沧州电脑公司
河北沧州供电公司
沧州铁通公司
沧州市装饰公司
沧州市供电公司
沧州三塑有限公司沧州冷却塔公司
沧州市三塑有限公司沧州极致公司铁通沧州分公司
有关沧州的一般知识:
回族,是沧州41个少数民族中,历史较久的民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从未著留民族谱志。加之明初燕王朱校“靖难”之役,对沧州一带人民血腥屠杀,赤地千里,造成了历史断带,致使人们对沧州回族的迁徙渊源更加模糊。近年,一些著作中,多将“靖难”以后,即公元1404年作为沧州回族迁入始点。笔者认为,这种说法还需进一步探讨商榷。
元朝时期,处于华北腹地的沧州,既是全国最大的盐业基地(长芦),又是京题屈指可数的商业繁荣地区,且当时水、陆交通十分发达。陆路建有会川驿(今青县)、兴济驿(今兴济镇)、清池驿(今沧州市区)等京都要道官驿十余处;水路有京杭大运河横贯本市南北220公里,直通京城。水旱码头,商贾云集,具有穆斯林经商、聚落的天然条件,并据《河北省古代陆路运输简史》载,在盛唐时期,沧、嬴、朝三州(皆今沧州辖区)便盛产丝绢,并为当时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外国的重要丝绸产地。可以说,从那时起,沧州就已和阿拉伯国家有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而至元初,已是“回回人遍天下”、“京城诸路,其寺万余”,而沧州却无回回人涉足绝非可能。
另据口碑传达,今沧辖泊头市西八里庄沙河涯村在明洪武初年便建有清真寺;孟村县志载,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麾下大将常遇春(回)北上伐元,曾设帐于太平村(今孟村县王帽圈村),其部下将士多为回族,战后阵亡回族将土葬于今孟村尹庄村南,历称“回回墓”。由此可推断,当时在战乱中回族将士落足本地者恐不微量。可证明沧州回族始于明前。
沧州回族大量迁入,主要在明初。据《明史·太祖纪》载,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六月,徙山后(今宣化东南延至辽阳一带地方称山后)民三万五千户于内地,又徙沙漠遗民三万二千户电田北平。”其“山后q和“沙漠”当时均属回回人较多的地区,移民中自然占有一定的回族成份。如孟树县韩石桥村韩姓,便是由山后禹州先迁山东禹城后至沧州立庄的。其祖谱中载:“我太祖来自西陲,移镇东路,相传山后禹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