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河北省是首都北京连接全国各地的交通枢纽。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河北省已初步形成了陆、海、空综合交通运输网。境内有15条主要干线铁路通过,铁路货物周转量居全国大陆省份第1份。有17条国家干线公路,公路货物周转量居全国大陆省份第2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07公里,居中国大陆省份第3位;河北海远条件十分便利,自南向北,有秦皇岛港、京塘港、天津港及正建设中的黄骅港等较大出海口岸。其中,秦皇岛港年吞吐能力近亿吨,是中国大陆第2大港;京塘港已形成670万吨吞吐能力。石家庄民航场是国家批准的国际口岸机场,现已开通27条航线,通达全国27个大中城市,并开通了石家庄至香港及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航线。秦皇岛山海关机场开辟15条航线,通达全国17个城市。北京首都机场、天津国际机场也可为河北利用。河北邮电事业发展迅速,全省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已达到600余万门,各市县全部实现了国内,国际直拨。到本世纪末,交换机总容量将达到1000万门。发达便捷的交通通信条件,把河北与世界各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十分有利于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新译通河北翻译成功案例:
河北移动公司
中国移动河北分公司
中国联通河北分公司
中国移动河北公司
河北移动通信公司
河北移动分公司
中国网通河北分公司
河北省电力公司
中国铁通河北分公司
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
河北省移动公司
河北移动通讯公司
河北移动有限公司
河北联通公司
河北电力公司
河北电建一公司
河北证券公司
河北网通公司
河北铁通分公
河北公司
河北铁通公司
河北移动公司网站
河北联通分公司
河北移动保定分公司
河北康达有限公司
中国联通河北公司
河北医药公司
中国电信河北分公司
有关河北的一般知识:
河北,乃古燕赵之地,东濒渤海,西依太行山,全省总面积18.77万平方公里。公元13世纪以来,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进入河北,在这里辛勤耕耘,繁衍生息,形成了河北的回族,并逐渐发展起来。
河北回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其迁入河北的时间和来源看,大约可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在13世纪初,一部分西亚回回人和一些随成吉思汗蒙古军队来中国的信仰伊斯兰的中亚各族人进入河北。河北一带在12世纪末属金政权统治之下。到公元1225年,河北诸州均已为蒙古占领,以木华黎为首的蒙古贵族在这里建立巩固的统治(1)。公元1219年至1252年,蒙古族先后三次西征,每次都会从西亚众多伊斯兰国家中带大批工匠及居民东迁。这些人有的被编入“探马赤军”镇戎各地,有的则安置在一些手工业制造局中从事手工业生产,这些人中就有大批回回人来到河北。据《元史》记载,在太宗窝阔台时期(公元1229至1242年),今张家口西南的洗马林一带(原名寻麻林),就有3000多户西域回回工匠在纳失失局中生产一种用金线混织成的、上贴大小明珠的金绎,其中大部分是撒马尔干人(2)。蒙古族统一中国的战争结束后,这些被编入“探马赤军”的军士和手工业制造局的工匠便在当地定居下来。
定州市城内礼拜寺《重修礼拜寺记》碑曰:“今日而京城,远而诸路,其寺万余”。这句话反映出了元代回回人遍布各地的事实。据民国年间出版的《定县日志》记载,当时镇守该地的将领普彦帅穆洱就是一回回人。河北除定州清真寺外,还有威县黄家街清真寺、易县城内乙街清真寺、大名县金滩镇清真寺都是始建于元代,说明这些地方元时已有众多回回居住。
元代回回移居河北的还有回回上层人士,他们在蒙古政权中担任了各种官吏,派到河北后便把家安在当地。据《元史》卷一九○《赡思传》记载,元之显宦、著名学者、政治家赡思的祖籍原为大食国人,起大夫鲁坤随蒙古,东迁丰州,“太宗时,以才授真定、济南等路监催课税使”,于是把家安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元史》中就有真定、顺德(邢台)等路“有西域大贾称贷取息”的记载(3)。
这是回回人第一次大规模移居河北,这些人大部分为西亚入事蒙古军队的军士、工匠或宦吏、商人。有些人进入河北时还只是单身一人,到河北后便和当地汉族女子结合,繁衍后代,成为河北回族的一部分。
第二个时期是在明朝初年,移居的主要路线是由南向北,沿运河两岸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