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邮:高邮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位于江苏沿江经济开放带的北侧,京沪高速公路和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市南北,运河大桥、湖区漫水公路和高邮、珠湖船闸连接运河东西。全市总面积达1963平方公里,其中水面788平方公里,人口83万,市区人口15万。辖19个镇,1个回族乡。因秦王嬴政时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华夏一邮邑,神州无同类”,是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高邮经济发达、交通便捷、商业繁荣、人文荟萃、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现正在建设成为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气候:高邮位于北纬32
°47′,东经119 °25′,地处江淮平原南端,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区,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平均风速3.6米/秒;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1030毫米,年平均气压1016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67%,无霜期为217天。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光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地质:高邮市境内土地平坦,
地面标高一般在2-3.3米之间(青岛标高)。
新译通高邮翻译成功案例:
东方消防器材有限公司
高邮市金旸工程灯饰有限公司
高邮市志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高邮市博爱鞋业有限公司
高邮市正明水暖公司
有关高邮的一般知识:
高邮史前文化
代表江淮地区东部史前文化的龙虬庄遗址,表明迄今7000年前高邮境内便有人类的璀璨文明。龙虬庄遗址位于高邮市区东北约9公里处,海拔2.4米,地势低洼,四周环水,总面积43000平方米。经考古发掘,清理了新石器时代的房址4处,灰坑35个,墓葬402座,出土了石器、玉器、陶器、骨角器等各类文化遗物2000余件,其中有石器的斧、锛、刀、锄、纺轮、砺石;有用麋鹿等动物的骨角制成的角锄、角叉、骨镞等生产工具和骨针、骨锥、骨坠、骨环等生活用具;有玉器管、环、璜、坠、块、指环;有大批生活用品的陶器,种类众多,形态各异,制作精良,完整的可修复的陶器100多件,其中有十只猪形陶罐,既酷似,又夸张,其制作水平和审美情趣令人折服;还有4000余粒炭化稻在不同深度的同一个地方发现,它将我国人工栽培水稻的历史提早到5500年前;此外,出土的具有文字符号特征的刻划符号也是十分少见的。龙虬庄遗址的发掘证实:在距今7000年至5000年之间江淮流域存在着一支文化面貌独特,文化系列完整的原始文化。这也就是被专家确认的“龙虬庄文化”。
高邮建置沿革
公元前223年,秦王嬴政在境内筑高台,置邮亭,所以就叫高邮,又称秦邮,后来别称高沙、珠湖、盂城。西汉武帝元狩5年(公元前118年)设高邮县,属广陵国。南北朝时高邮曾分为三个县:临泽、三归、竹塘,隋初,三县又合并为高邮县。宋太祖开宝4年(公元971年)始建高邮城,绍兴初(1131年)名将韩世宗在高邮抗击金兵,又命郡守再加营缮。宋、元时期,历置高邮军、承州、高邮路、高邮府,领辖过高邮、兴化、宝应三县,是淮扬之间繁华地带。明代撤县建州,辖兴化、宝应两县,清代乾隆年间,高邮州遂为散州。民国元年废州为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高邮县,1991年2月撤县设市。高邮,是全国两千多个县
(市)中以邮驿历史悠久著称的城市。“华夏一邮邑,神州无同类”。现全市辖19个镇,1个回族乡。
高邮名胜古迹
史称古代高邮是“江左名区、广陵首邑”。全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馆藏文物2000余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有新石器时代龙虬庄遗址,有明代洪武8年开设的盂城驿──这重光后的古驿站修旧如故,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有代表性的古代邮驿文物,它与近几年修建的秦邮亭都表明“邮”
是高邮的根,以秦邮亭为源的高邮邮驿制度在高邮延续了2000多年,高邮因邮而生,因邮而兴,与邮结下了不解之缘。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四处:有天山汉墓;有端庄的唐代镇国寺塔──被专家称为“南方大雁塔”,俗称西门宝塔或西塔,为方形,仿楼阁式,现存七层,置身于大运河中的河心岛上;有雄伟的明代净土寺塔,俗称东塔;有宋代文游台──宋代苏东坡、秦少游、孙觉、王巩四人聚会的地方,这里遗迹众多,以四贤祠、盍簪堂嵌建的《秦邮帖》石刻和画像石刻以及秦少游读书台更为使人留流忘返。文游台东南院区新建了高邮籍著名作家汪曾祺文学馆,也十分引人注目。高邮市文物保护单位有:商、周时期的周邱墩遗址、唐平津堰、明州署仪门、明魁星楼和宋城墙、清代训诂学家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故居等。1983年建成的王氏父子故居,陈列了他们的故物旧景、典籍资料和众多现代学者、作家、书画家的作品,二王之余韵,为后人景仰。1995年高邮市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