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汾阳市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西缘,西倚吕梁山,东濒汾河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距省城太原108公里,是驰名中外的汾酒、汾州核桃、汾州香小米之故乡。市境总面积1179平方公里,现辖9镇3乡2个街道,289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总人口40万人。2005年,完成生产总值42亿元,财政总收入8.49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82元,市域经济实力进入全省20强。全市辖9镇、3乡、2个街道办事处,即:杏花村镇、贾家庄镇、冀村镇、肖家庄镇、演武镇、峪道河镇、三泉镇、石庄镇、杨家庄镇、阳城乡、西河乡、栗家庄乡、文峰办事处、太和桥办事处,共有289个行政村,356个自然村。
新译通汾阳翻译成功案例:
山西汾阳王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汾阳市大新化工有限公司 汾阳嘉兴设计装饰有限公司
汾阳市汾州核桃食品有限公司
汾阳市华翔轴承有限公司
有关汾阳的一般知识:
人文历史
汾阳,历史悠久。周为古兹国,县置春秋属晋,为瓜衍县地,战国属赵,为兹氏县。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地入秦,属太原郡。汉因之。三国魏黄初二年(221),置并州西河郡于兹。西晋咸宁三年(277),陈王司马斌改封西河王驻此,郡改为国,县易名隰城。北魏太延中(435-440),改隰城为什星军。太和八年(484),复名隰城,邑置西河郡,隶汾州。孝昌二年(526),汾州移治隰城仍领西河郡。天宝元年(742)改汾州为西河郡。乾元元年(758),复名汾州。而治所均设隰城县未变。
肃宗上元元年(766),县名改称西河,历五代、宋、元。汾州治所在县城亦未改。其间,宋置汾阳军于县。明洪武元年(1368),改汾州为直隶州,州治仍设西河,兼领平遥,介休、孝义三县。万历二十三年(1595),升州为府,依郭设汾阳县。又置冀南道、府、道治均驻县城。此前,县名虽未以汾阳冠名,而俗以汾阳为县别名。盖以县城居汾水之阳故。清康熙五年(1666)冀南道并入冀宁道,府县遂隶。民国元年(1912)废府。民国19年废道。1949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设汾阳专区,行署驻县。1951年,撤汾阳专区,隶属榆次(晋中)专区。1971年划归新成立的吕梁专区。199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汾阳撤县设市。
汾阳市有古生物化石遗址、新石器遗址和70多处文化古迹,其中省重点保护文物古迹9处,有明代南薰楼、国内砖塔第一高塔文峰塔、金代建筑太符观、富神话色彩的马刨神泉、贴金壁画的圣母庙、保护完好自然景观有三十里桃花洞、金锁关等。古文化遗址有峪道河遗址,位于县城北6公里处峪道河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周围,该遗址所跨时代久远,可分为仰韶、龙山、夏、商、东周和汉几个时期;杏花村遗址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杏花村镇东堡村东北,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地势北高南低。其间分为几个自然形成或人为造成的阶地,遗存丰富。根据获得的层位关系及对其内涵的分析,考古上将其堆积形成分为八个阶段,分别属于仰韶、龙山、夏、商文化时期;此外,还有北垣底遗址、段家庄遗址、任家堡遗址、巩村遗址。
汾阳有许多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名人。唐时,宋令文与其子之问、之悌同为进士,诗、书、画、各占一绝,闻名天下。宋时,百胜将军狄青以战功由士卒升至枢密使,则体现了汾阳人文武兼备,勤奋进取的本色。明代数学家王文素以其毕生精力完成代表当时我国数学研究最高水平的《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孔天胤、朱之俊、曹慕堂以至清朝最后两位进士常棣华、王式通均以诗文名世。现代还涌现出了冀贡泉、冀朝鼎、冀朝铸、王文达、卫天霖、马烽、田桂兰等大批文化名人和史景班、许志奋、王展、成泽民等将军。
自然概况
汾阳市西依吕梁山,东濒汾河水。南以虢义河与孝义交界,西依薛公岭与中阳县、离石区为邻,北沿墙板山与文水县毗邻。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平均海拔1414米,自然地形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各占1/3左右,西北部为山区,系吕梁山支脉。这里峰峦重迭,灌木丛生,并有部分森林,主要山峰有石华崖、董家梁、墙板山、元宝山、薛公岭等,海拔均在1700米以上,其中石华崖2043米,是市内最高峰。中部和西南部为黄土丘陵区,沟壑纵横,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海拔在1300米左右。东南部为平原,是太原盆地的一部分,海拔最低处724米,这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人口稠密,交通方便,是粮棉产区。境内河流为季节河流,主要有中部的峪道河、向阳河、禹门河,南部的阳城河;东部的文峪河、磁窑河等。其中文峪河最大,它与磁窑河由文水入境于孝义境内汇合注入汾河,水资源总量1.6亿吨。耕地面积5.5万公顷,农作物以小麦、高粱、玉米、谷子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瓜菜等。木材林、经济林和天然牧坡4.5万公顷,森林覆盖面积达30万亩,森林覆盖率27.5%。其中有果木树145万株,以核桃树居多。
|